网站首页石油化工产品行业典型应用润滑解决方案润滑知识销售与服务淘宝旗舰店


 船舶航运行业润滑解决方案

船舶航运 行业润滑解决方案



船舶航运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
行业概况
一、造船行业特点 

(一)产业关联性强  
船舶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装备,也为世界贸易提供了必需的平台。船舶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所处的产业链上游包括:各种原材料厂商、机械电子供应商、设计服务机构、配套产品提供商等,下游包括航运业、修理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等,它可以极大地促进与之相关的各个产业的发展。由于船舶行业的产业关联性强,能够快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中央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后,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和省份纷纷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制定相关发展规划。 
(二)资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劳动力密集  
船舶行业与飞机制造业类似,需要大量的初始投入,如厂址位置和面积要求较严格、固定资产的投入大、船坞的建设要求高,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基础产业配套,如修船业和配套设备制造业等。同时,船舶行业涉及的技术环节多,流程和工艺相当复杂,不管是初始图纸的设计,还是工艺的选用和专用机械的操作,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另外,船舶产品结构复杂、重复作业比率低,较难采用流水线或专用工装设备生产,主要靠人工,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同时作业,对工人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一般来讲,一个大型造修船基地的建造,可以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  
(三)单件小批量生产、制造周期长  
由于船舶本身体积庞大、结构复杂、耗材繁多、系统精密、价格昂贵等特点,船舶行业一般都是单件小批量生产,而且制造周期较长。17万吨散货船从进坞到交船平均周期在半年左右,7.6万吨成品油船建造周期在385天左右,4250TEU集装箱船建造周期在320天左右。一般来讲,船东一次订购大型客货轮的数量比较少,而且在航运市场较旺的时候才会连续订购。 
(四)周期性特征明显 
由于造船的时间跨度较大,这使得下游航运业的运力增减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做出调节。航运业主要承担大宗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而大宗商品的供需状况与宏观经济的走势密切相关。因此,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传导机制使得造船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正是由于制造周期长,船舶行业对经济波动的反应一般都会滞后一两年。因此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航运市场兴旺时下的订单,到船舶交货时市场已经变得惨淡,船舶行业容易遇到退单风险。 所以,随着自身及下游航运业的金融属性加强,造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更为剧烈。 
(五)管理难度大  
船舶企业的管理涉及到设计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零件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管理等等各个方面,管理难度较大。船舶企业一般难以在产品技术资料全部准备齐全后才开始生产,而是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而且产品各部件之间的时序约束关系和成套性要求严格,一个环节的生产出了问题,就会影响项目整体的进度。这就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强度,同时也需要对整个造船流程和技术都很熟悉的高级管理人才。  
(六)高负债率  
船舶行业的高负债是由其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是船舶建造往往在签订合同时就要求船东交纳一定的预付款,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期付款,船厂预收的这些款项就形成了对船东的流动负债,另外,船企在造船过程中需要大量垫付大量流动资金,这些流动资金一部分需要自筹,一分部要来自于银行贷款,这些贷款也形成了负债。 

二、我国造船行业发展历程和形成产能过剩的根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年造船产量仅40万吨左右,占世界造船总产量的1%,世界排名第13位;1994年,我国造船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但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约5%,远低于日韩占世界总量30%以上的指标。并且中国建造的船舶主要是中小型散货船原油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和多用途货船,基本未进人大型船舶建造领域。总的来说,中国造船业仍属于世界造船业的第二方阵。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原油对外依赖度提高,中国船舶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产业规模的扩大迫在眉睫。中国船舶工业的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提出的目标---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所以,全国造船热潮涌起,中国船舶工业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开始建造大型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国际地位迅速提升,使中国从第二方阵中脱颖而出,跃入第一方阵。2007年,全国造船产量突破2000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了27%;手持船舶订单1.76亿吨,占世界市场份额35%,居世界第二位;承接新船订单超过1亿吨,占世界市场份额43%,首次超过韩国,居世界首位。 
经济学家金岩石指出:“2008年船舶全行业盈利,整个行业大丰收,形成了全国造船的冲动期。2008年遇到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入2009年导致全行业亏损。到2010年,中国由于实行经济激励政策,率先走出金融危机,所以船舶业2010年的盈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归结为政策性盈利”。进入2011年,当世界船舶业纷纷走出困境复苏时,中国整个造船业产能严重过剩积重难返,被搁浅在了泥滩上。 
2013年,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继续保持世界领先,造船完工量(4335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6884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1301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1.4%、47.9%和、45.0%,三大指标均排名第一。全年新推出100多型绿色环保船型,优化和研发了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气船(VLGC)、超大型系列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海洋执法船、公务船、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和特种船舶,大多数船型获得批量订单。 
 
中国造船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只有75%。虽然目前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
国内造船能力严重过剩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迅速缓解,造船业仍然面临接船难、交船难、融资难的“三难”局面,造船产品同质性太强,引发低价竞争,造船行业复苏之路还很漫长。 

三、造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新增造船订单严重不足,新船成交价格不断走低,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国家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化解船舶的产能过剩。 
(一)政策指导 
《国务院关于印发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中提到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严格控制新增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坚决遏制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矛盾。通过调整中小船厂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修船、拆船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的造船、修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设施(船台、船坞、舾装码头)项目,国土、交通、环保等部门不得办理土地和岸线供应、环评审批等相关业务,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1号)指出坚持严格控制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相结合提高海洋开发装备水平,加强海洋保障能力建设,充分挖掘航运、海洋工程、渔业、行政执法、应急救援等领域船舶装备的国内需求潜力,调整优化船舶产品结构。加大出口船舶信贷金融扶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海外销售服务基地。提高满足国际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船舶产品研发和建造能力,鼓励现有造船产能向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转移,支持中小企业转型转产,提升高端产能比重。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达不到准入条件和一年以上未承接新船订单的船舶企业实施差别化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指出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北船重工、黄海造船、中航威海船厂、蓬莱中柏京鲁船业、青岛扬帆船舶等骨干造船企业和中集来福士等海洋工程装备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29号文件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指出搞好信贷融资支持。引导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丰富融资业务品种,不断拓展对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渠道。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开展船舶买方信贷等业务,加大对在省内骨干船厂订造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境外船东的信贷资金投放。研究开展骨干船舶企业贷款证券化业务。积极引导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等。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船舶融资租赁试点。 
(二)日本企业转型借鉴 
2013年度,日本的三大班轮公司(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均实现收入的大幅增加。一是提升管理水平,在成本控制上下功夫(日本是成本管理的模范),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种较理想的系统成本管理方法,也是解决当前大多数航运企业所面临的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利用现代造船模式,缩短造船周期。全面成本管理就是将生产中的消耗都纳入成本控制系统,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部门设置不同的控制点。具体来说就是要考核装卸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等直接或间接成本。二是进军高附加值板块(有技术基础,有魄力投入研发资金),并提高环保船型,降低能耗。三是规范市场竞争,比如日本积极参与组建邮轮联营体,提高日本油轮在世界航运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产能过剩、结构过于单一化、产业附加值低等矛盾导致船舶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全球能源分布不均匀,再加上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石油来自海洋。今后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及船舶导航定位系统、船舶售后服务等配套设备将会是传统造船企业转型的方向。另外,高端海洋工程准备也是未来发展方向。另外需要加强研发投入,因为当前,多数船舶的核心部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中国企业的话语权明显不足。比如船舶用发动机,船东倾向于使用日韩产品。

2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writer 20240419